穿越之小富即安
虽然已经立春,寒意不减,尤其是雨天,更是阴冷,李姝和林大喜裹着被子坐在屋檐下,瞧着眼前的蒙蒙细雨,给整个山村染上一层烟雨朦胧之美。远处的绵林山在蒙蒙细雨中若隐若现,像个调皮的小精灵,细雨如丝,轻轻地笼罩着山村,雾气缭绕,仿佛一幅水墨画。
两人穿来已经7天了,这7天李姝已经死心了,没有金手指,也回不去,刚穿越过来的兴奋被迷茫取代,最重要的是在古代两人如何立足,如何生存下来,家里的粮食不多了,还是再每天吃两顿稀饭的情况下,不说李姝就是林大喜也是想念大米饭、红烧肉、可乐、炸鸡,数不清两人长于短叹了多少次。
“大喜,回不去就得好好活着,你有啥想法不”李姝不想摆烂。
“说真话,我没有,我一个搞IT的,我不知道自己能做啥”林大喜更郁闷,上辈子家在镇上,父亲做点小生意,家里也没有田地,种地他不会。
“呵呵呵,我终于懂了为啥会让我也穿过来,肯定是因为你一个人穿过来活不过两集”
“这不是活了7天么?”
“是啊,才7天,以后呢?家里的粮食不多了,省着吃最多吃十天就断粮了”
“好像只有种地”
“你会种地”
“不种地我们还能干啥啊!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是有给分田地的,现在能靠的就只有田地,其他的我也不会”
“是有,2亩旱地2亩水电”
“那咱家分的地里有种粮食么”
“不知道”
“那我们分的是那块地该知道吧”
“知道”
“雨停了先去看看自己的地吧!”
两人已经将很多事情都搞清楚了,现在是***朝昌荣4年,刚立春不久,他们住的地方叫林家村,47户人家,40户都是林姓,都是族人,其他7户是外来的,林家村位于清溪镇的西边,离镇上要半个时辰的距离,也就是1个小时,离县城青神县要1个时辰,离州府霖安府要2天的路程,不是很远。两人拥有这座老屋和4亩田地,2亩旱地,2亩水田,只是都是下等田地,产量不是很高。目前住的就是林家老屋,是林大喜的爷爷曾经住的地方,林大喜爷爷只有1个儿子,老屋不是很大,家里人口多,林父就另外选了地方修了现在的宅子,老屋就搁置了,直接分给了林大喜两人。虽然分家但是没有分户,主要就是林大喜自己作的,李姝万事不管,林父无奈之下就干脆把两人给分出去单过。
老屋是普通的茅草屋,院墙和其他房间都已经倒塌了,现在剩三间屋,屋顶是茅草,刚分家的时候林父带着2个儿子重新给铺的茅草,下雨天也不漏水。最让李姝不能忍受的是没有卫生间,没有茅房,每次想方便的时候都不方便,李姝迫切的想要修房子,但是家里1文钱没有,还倒欠着外债,分家的时候林父将林大喜第三次考县试借的欠条都分给了林大喜,要林大喜自己还,现在两人手里的现金是负5两银子。老屋两边原来的邻居也都搬走了,左右都没有人家,离他家最近的是林大喜爷爷的幺弟林明强家。整个村子像是个小的平原,三面环山,只有出村口的地稍微平坦点,村子后面是多个高矮不同的小山错峰排列,高低大小各不相同,最高的也就是5百多米的样,矮的也就是100多米高的样子,有点像现代的丘陵地型,有的山与山连在一起,有的没有连起来,中间是小水沟或者平地,村里人都将村子后的山叫后山,没有什么动物,偶然几只兔子或野鸡,最多的是麻雀,村里人打柴、摘野果、挖野菜基本都去后山。1条河从村里流过,河虽然比较窄,但是河水深(老一辈是怎么说的),河对岸几座连绵起伏的高山,据说山里有老虎,村里人将河对岸的山叫绵林山,村里修房子都是靠后山这边修房子,大门对着河边,村里的旱地也是离后山较近。村里的水田都在河对岸的绵林山山脚下,绵林山山脚下的***的平地都被最早在这居住的村民开垦成水田,一直哺育这这片土地,养育这林家村的村民,为方便行走,村民集资在河上修了2座桥,一座在村中间,一座在村尾巴靠近河流的上游。
春雨贵如油,立春后的第一场春雨足足下了一天,次日吃过早食后两人按照昨晚商议好的分开行事,林大喜去找林父林母借点鸡毛菜种子和稻草,李姝在屋前右侧选了块地方准备挖地种菜,老屋的地几年没有种菜,杂草比较多,昨天下过雨,李姝用力一拔,大部分杂草都能连根拔起,**的杂草放在一边晾晒。
林大喜穿着草鞋走在去父母家的路上,农村的路都是土路,小雨过后路很滑,林大喜每走一步都很小心,慢慢的才到父母家,在门口犹豫进去要怎么说。
“三弟来了,快进来吧”眼尖的林大嫂看见在门口犹豫不敢进来的三弟。
“爹、娘、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小妹”林大喜***手一一打招呼,掩饰他内心的紧张,李姝还好毕竟嫁过来不久且李姝父亲去世后就不开口说话,跟林大喜的家人比较生疏。但是林大喜不一样的,林父林母对自己的儿子肯定熟悉,林大喜就怕自己不小心露馅然后被当成妖怪烧死。
“三叔”3个小的被教育的很礼貌,打过招呼后继续喝碗里的粥,农家人,非农忙时间都是吃两顿饭。
“三弟,还没有吃早饭吧”林二嫂从灶房拿了个干净的碗,打算给三弟盛粥。
“二嫂,不用忙活了,我吃过早饭了,我过来就是想问问有多余的鸡毛菜种子么?可否借我一点,我和李姝打算把老屋前面收拾出来种点菜,另外我还需要点稻草,你们放心,我后面肯定还,我可以打欠条”林大喜连忙保证,其实原主也没有那么混,只是不晓得该干啥,比较迷茫,又不想去做账房,才每天到处溜达啥也没干,至少不赌不偷不抢。
“看三弟你说的,都是自家人,一点菜种子和稻草,说什么还不还的”
“就是,菜种年年都留种,这个不要钱,稻草也是一样的的,你要多少随便拿”在两位***的一唱一和下,林大喜没有在提还的事情,拿去年夏天晒干的荷叶包好菜种子,然后从杂物间抱了一捆稻草就家去。顺带借了个篮子,这些都是家里没有的东西。
中午过后,地面不再泥泞,也不打滑。林大喜提早从父母家借来的篮子,李姝跟着去老屋后面的山上挖野菜。立春过后,天气逐渐回暖,在原主的记忆中很少下雪,至少可以肯定现在的位置不是北方,应该有野菜冒出来,昨天又刚下过雨,一般雨水过后会长地木耳,李姝小时候经常吃,后面这东西就慢慢的变少了,就是不好洗。两人直接从老屋后上山,路上也没有碰到其他人,一路上碰到地木耳、荠菜都摘到篮子里。
“一会我去河边把这些菜洗干净,然后明天你带点去镇上卖卖看。”
“能卖出去么?”
“试试看,你想啊,在现代城里人不是很喜欢吃野菜么,估计镇上的也差不多,从入冬开始,基本上都是萝卜、白菜、干菜、咸菜,突然来点野菜也可以换换口味,对不”
“可是我不会啊!”
“不会就学啊,先看别人家怎么卖的”
“行,明天我去试试看”
两人摘满了一篮子的地木耳和荠菜,主要是地木耳比较多,荠菜少,刚刚立春没多久,很多野菜还没有完全长出来。
“我去河边把这些洗干净,现在天色还早,你回家去拿个背篓在去山上找点,既然明天要去镇上,就多带点”李姝想着现在家里一个铜板都没有,还倒欠着别人家的钱,粮食也不多,抓住机会能挣几个是几个。
“行,河边洗小心点,别掉水里”
“知道了,放心吧”两人分开,李姝去河边村,村里人常都在河边洗衣裳、洗菜,因此在河的中间位置,村里人合力从山上找了一下大石板安放在河边,方便大家使用。
大部分都是早上起来洗衣裳,此时河边没有人,李姝找了一块石头,将篮子里的荠菜选出来,立春后刚长出来的荠菜,最新鲜嫩的时候,李姝将荠菜头上的泥土在合理洗干净,放到石头一边。然后在洗地木耳,地木耳泥土和杂质比较多难清洗,李姝只能是耐心的一点一点的洗。
“大喜媳妇,你可真勤快,捡了这么多地木耳,这东西可不好洗”李姝抬头看向说话的方向,这人她不认识啊,原主的记忆中好像也没有这个人。
“婶子好,来洗衣裳”李姝简单的礼貌问好,然后继续和地木耳战斗。李姝这边刚洗完,休息了片刻,林大喜背半背篓的地木耳和荠菜来到河边,李姝接过背篓,将荠菜挑出来单独清洗,清洗完后和前一批次荠菜放一起。
“你来洗吧,蹲了半天,歇歇腿”
“这个要怎么洗”
“干脆直接用背篓在河里洗,不倒出来,要用手搅拌,才能将地木耳上地杂质和泥土洗干净”
李姝站起来活动活动蹲僵了的腿,林大喜蹲着洗地木耳,按李姝说的方法,刚立春的河水还是冰凉,林大喜打了几个冷战才慢慢适应。忍着冻僵的手,慢慢搅动,来回四五次。
“阿姝,你来看看可以了么”李姝接过林大喜手里的背篓,仔细的翻看起来。
“不干净,还得在洗洗,地木耳不好清洗,你休息吧,我来”李姝蹲下开始几继续洗地木耳,洗完了将地木耳装到背篓里,荠菜装篮子里。
“你去村尾的棕树上撕点棕叶,我在这看着,等水滴会再回去”待林大喜从村尾撕回来棕叶后,李姝提着篮子,林大喜提背篓回家。
到家后,李姝见村里已经有炊烟飘荡,估摸是在煮夜饭了,李姝也顺势去灶房做夜饭,眼瞧着家里的粮食不多了,李姝心里犯愁,希望明天能卖出去。吃过夜饭后,李姝给林大喜普及了很多卖菜小常识。
“我没有卖过菜啊,要是卖不出去怎么办?”还没出门,林大喜已经开始打退堂鼓。
“那就不卖吧!咱们就一起饿死,饿死后也许会回去,也许就是一堆白骨”
“老婆,不要动不动就说死,我就是不知道怎么卖”林大喜有点拒绝去卖菜。
“你看别人是怎么卖的,你就怎么卖,什么事情都是一回生二回熟,卖过一次后面就好了。你以前有段时间特别喜欢在2元店、10元店里面卖东西么,店里是不是都有个喇叭放在哪里循环播放啥样样两元,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你卖的时候也要吆喝起来”两人讨论了很久,直到月上柳梢才沉沉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