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二我靠糙汉丈夫过好年
林晚秋的月子,过得比前世舒心了不少。
苏建军说到做到,每天下班回来就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挑水、劈柴、做饭,还会给林晚秋洗尿布。张桂兰虽然还是看林晚秋不顺眼,偶尔会说几句闲话,但有苏建军护着,也不敢再逼着林晚秋干活了。
只是,粮食和营养的问题,还是个难题。
1982年,粮食还是按定量供应的,苏家一个月只有三十斤玉米面、五斤白面,还有半斤食用油。张桂兰把粮食看得紧,玉米面都掺着红薯面煮成糊糊,白面只有苏建军上班的时候才会给他烙个饼当午饭,食用油更是省着用,炒个菜只敢放几滴。
林晚秋在月子里,需要营养喂奶,可张桂兰每天只给她喝两顿米汤,偶尔加个煮鸡蛋,还是苏建军偷偷塞给她的。
这天早上,林晚秋刚喂完奶,就听到外屋张桂兰和小姑子苏红梅的对话。
“妈,我跟你说,隔壁小芳昨天去镇上买了块的确良布,可好看了,我也想要。”苏红梅的声音带着撒娇的语气。苏红梅比苏建军小五岁,今年十八,还没嫁人,在家游手好闲,总爱跟人攀比。
“买什么买?家里哪有钱给你买的确良?”张桂兰的声音带着不满,可语气里却没有对林晚秋那么凶,“你哥一个月才三十五块工资,要养你嫂子和那个丫头片子,还要给你攒嫁妆,哪有闲钱买布?”
“我不管,我就要!”苏红梅不依不饶,“小芳她妈都给她买了,我为什么不能要?再说了,我嫂子生个丫头片子,凭什么吃那么多鸡蛋?我昨天还看到我哥给她煮鸡蛋呢!”
“你小声点!”张桂兰压低了声音,“那不是你嫂子要喂奶吗?等她出了月子,鸡蛋就不给她吃了,都给你留着。”
林晚秋在里屋听得心里冷笑。前世就是这样,张桂兰把所有好东西都留给苏红梅,对她和晓雅却抠门得很。苏红梅被惯得自私自利,后来嫁人了,还总回来占便宜,搅得家里鸡犬不宁。
这一世,她可不会再让着苏红梅了。
没过一会儿,苏建军拿着一个鸡蛋进来了,偷偷塞给林晚秋:“快吃了,别让妈看到。”
林晚秋接过鸡蛋,没有像前世一样默默吃掉,而是看着苏建军,认真地说:“建军,咱们跟妈好好说说吧,晓雅还小,需要营养,我也需要喂奶,每天只喝米汤不行。还有,家里的粮食也得规划着来,不能总这么紧巴巴的。”
苏建军皱了皱眉:“我跟妈说过好几次了,她不听啊。”
“那咱们就跟她算算账。”林晚秋说,“咱们家一个月三十斤玉米面,五斤白面,半斤油,还有你工资三十五块。除去买煤、买盐这些必需品,剩下的钱可以买点粗粮,比如红薯、土豆,还能买点便宜的蔬菜。我喂奶需要鸡蛋,晓雅以后也要加辅食,这些都得提前规划好。”
苏建军看着林晚秋条理清晰的样子,心里挺惊讶的。以前的林晚秋,从来不会跟他说这些家里的琐事,更不会跟他妈算账。
“好,晚上我跟妈说说。”苏建军点了点头。
晚上,苏建军下班回来,特意把张桂兰叫到外屋,跟她算了算家里的收支。
张桂兰一开始还不乐意听,说:“我当家里这么多年,还需要你跟我算账?你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怎么算都不够花!”
“妈,不是不够花,是咱们没规划好。”苏建军把林晚秋说的话跟张桂兰说了一遍,“晚秋喂奶需要营养,晓雅以后也要加辅食,总不能让她们娘俩饿着吧?咱们可以买点红薯、土豆,掺着玉米面吃,能省不少粮食。再买点便宜的蔬菜,比如白菜、萝卜,也花不了多少钱。”
张桂兰听着儿子的话,心里有点动摇。她虽然偏心苏红梅,不喜欢林晚秋生的丫头片子,可也不是真的想让她们娘俩饿着。
这时,林晚秋抱着晓雅从里屋走了出来,正好听到他们的对话。她接过话茬,语气平静地说:“妈,建军说得对。我知道家里不富裕,所以我也不会要求什么好东西,只求能有口饱饭吃,能让晓雅健康长大。等我出了月子,我就做布鞋去卖,赚了钱,咱们家的日子就能松快点,到时候红梅想买布,也能给她买。”
张桂兰没想到林晚秋会这么说,愣了一下。她一直以为林晚秋是个只会吃闲饭的软骨头,没想到她还想着赚钱,还提到了苏红梅。
“你真能赚到钱?”张桂兰有点怀疑。
“能。”林晚秋肯定地说,“我做的布鞋,针脚细,样式也好看,镇上供销社旁边就有摆摊的,咱们可以把布鞋拿到那里去卖,一双能卖个两三块钱。我一天做一双,一个月就能赚二三十块,加上建军的工资,咱们家一个月就能有五六十块收入,日子肯定能好起来。”
张桂兰眼睛亮了亮。五六十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够家里改善生活了,还能给苏红梅攒嫁妆。她看林晚秋的眼神,顿时不一样了,少了几分嫌弃,多了几分期待。
“行,那我就信你一次。”张桂兰说,“以后我每天给你煮两个鸡蛋,家里的粮食也按你说的规划,你可得好好做布鞋,别让我失望。”
“您放心,我肯定好好做。”林晚秋笑了笑。
苏红梅在旁边听得心里不乐意,她本来想让妈给她买的确良布,结果现在妈倒关心起林晚秋做布鞋的事了。可她看妈和哥都站在林晚秋那边,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撇了撇嘴,回自己屋了。
解决了粮食和营养的问题,林晚秋心里松了口气。她知道,这只是改善婆媳关系的第一步,以后还有很多事要做。
接下来的日子,张桂兰果然每天给林晚秋煮两个鸡蛋,做饭的时候也不再只煮稀糊糊,会掺着红薯、土豆一起煮,偶尔还会炒个白菜。林晚秋的身体恢复得很快,气色也越来越好了。
苏建军看在眼里,心里很高兴。他下班回来,除了做家务,还会帮林晚秋整理做布鞋的布料和线。林晚秋则趁着晓雅睡觉的时候,开始准备做布鞋的材料。
她找出家里的旧衣服,洗干净后拆成布片,然后用玉米面熬成浆糊,把布片一层一层粘在一起,做成“袼褙”——这是做布鞋的鞋底用的。袼褙需要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林晚秋就把它们铺在院子里的石板上,看着它们在阳光下慢慢变硬,心里充满了期待。
苏红梅看着林晚秋忙忙碌碌的样子,心里有点嫉妒。她没事的时候,就站在院子里,阴阳怪气地说:“嫂子,你这布鞋能卖出去吗?别到时候做了一堆,没人要,白费功夫。”
林晚秋头也不抬地说:“卖不卖得出去,等我做出来就知道了。倒是红梅,你天天在家闲着,不如也跟我学学做布鞋,以后嫁人了,也能自己做鞋穿,还能赚点零花钱。”
苏红梅脸一红,她才不想做布鞋这种累活,哼了一声,转身进屋了。
林晚秋看着她的背影,笑了笑。她才没指望苏红梅能帮她,只要苏红梅不添乱,她就谢天谢地了。
半个月后,林晚秋的月子坐满了。她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做的几双袼褙也晒干了,正好可以开始做布鞋了。
这天早上,林晚秋早早地起了床,把晓雅交给张桂兰看着,自己则坐在炕边,开始纳鞋底。她的针脚又细又密,每一针都拉得很紧,鞋底很快就有了雏形。
苏建军下班回来,看到林晚秋正在纳鞋底,连忙走过去:“累不累?别累着了。”
“不累,我歇一会儿就做一会儿。”林晚秋抬起头,笑着说,“你看,这鞋底快纳好了,等纳完鞋底,再做鞋帮,一双布鞋就差不多了。”
苏建军拿起鞋底看了看,惊讶地说:“晚秋,你这针脚真细,比供销社卖的布鞋还好呢!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借你吉言。”林晚秋笑了。
张桂兰抱着晓雅从外面进来,看到苏建军手里的鞋底,也走过去看了看,点了点头:“嗯,针脚是挺细的,比我年轻的时候做得还好。”
林晚秋没想到张桂兰会夸她,心里挺高兴的:“妈,等我做完这双布鞋,就拿到镇上去卖,要是卖得好,我就多做几双。”
“好,好。”张桂兰抱着晓雅,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晓雅,你看你妈多能干,以后咱们家的日子就***了。”
晓雅像是听懂了似的,咯咯地笑了起来。
屋里的气氛越来越融洽,煤油灯的光映着一家人的笑脸,温暖而祥和。
林晚秋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只要她和苏建军一起努力,好好经营这个家,婆婆的态度会越来越好,苏红梅也会慢慢改变,晓雅也能在一个充满***里长大。
前世的遗憾,这一世,她一定能一一弥补。
林晚秋花了三天时间,终于做好了第一双布鞋。
鞋面用的是苏建军的一件旧的确良衬衫拆的,洗干净后还是挺新的,淡蓝色的布料,看着清爽;鞋底是用三层袼褙纳的,针脚细密,又厚又结实,穿着肯定舒服。
做好的那天下午,林晚秋特意把布鞋拿给苏建军看:“建军,你看这双鞋怎么样?能卖出去吗?”
苏建军拿起布鞋,翻来覆去地看,越看越满意:“好!比供销社卖的还好!这鞋面是的确良的,看着就高档,鞋底也结实,一双卖三块钱肯定没问题!”
“三块钱是不是太贵了?”林晚秋有点担心,“供销社卖的布鞋才两块五一双呢。”
“不贵,你这鞋比供销社的好,值这个价。”苏建军肯定地说,“明天我休息,我陪你去镇上卖鞋,要是没人买,我再跟供销社的老王说说,让他帮忙代卖。”
老王是苏建军在工厂认识的朋友,在供销社当售货员,为人挺热情的。
林晚秋点了点头:“好,那明天咱们就去试试。”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林晚秋就起来了。她给晓雅喂了奶,又把布鞋用一块干净的布包好,然后跟张桂兰说了一声,就和苏建军一起,骑着家里唯一的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往镇上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