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距之外列表_焦距之外(林珂杨露)
主角是林珂杨露的叫做《焦距之外》,这本的作者是逆袭的小鱼仔倾心创作的一本豪门总裁类,内容主要讲述:1.魔障-执念的诞生监视器里的画面已经静止了十七分钟。林珂弓着背,像是被钉在了导演椅上,只有右手食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唇,一遍又一遍。他的视线穿透了屏幕,穿透了像素与光线,直抵某个只有他能看见的彼岸。那里...

1.魔障-执念的诞生监视器里的画面已经静止了十七分钟。
林珂弓着背,像是被钉在了导演椅上,只有右手食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唇,一遍又一遍。
他的视线穿透了屏幕,穿透了像素与光线,直抵某个只有他能看见的彼岸。
那里有他追逐了三年的幻影——一个只存在于三十年前的镜头。
“导演,云层又开始加厚了。”
摄影指导老周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
林珂没有回应。
他的目光仍然黏在监视器上,那上面是今天拍摄的第十七条——女主角苏雨站在废弃工厂的铁架前,眺望远方。
夕阳在她身后涂抹出一片橘红,却缺少了那种绝望中透出希望的微妙质感。
《望乡》。
这是林珂的第三部长片,也是他倾尽所有的人情与信誉换来的机会。
三年前,当他在电影资料馆偶然看到《归途》中那个传奇性的镜头时,一切就注定了。
那是电影史上著名的未解之谜——在女主角回首的刹那,她眼中怎么能同时盛满如此深沉的绝望与如此明亮的希望
仿佛整个人生的重量都凝聚在那一眼之中。
“再来一条。”
林珂终于开口,声音沙哑。
片场顿时活了过来,又或者说,是机械地运转了起来。
工作人员各就各位,但那种疲惫与麻木已经深入骨髓。
他们已经在这个废弃的北方工厂驻扎了整整三周,只为了一个镜头——复刻《归途》中那永恒的五十秒。
苏雨重新站上标记位置,化妆师上前为她补妆,擦拭掉额角的汗珠。
九月的北方,傍晚依然闷热,她厚重的戏服后背已经湿透。
“苏姐,还能坚持吗
”助理小声问道。
苏雨轻轻点头,目光却投向远处的林珂。
他整个人缩在连帽衫里,像是要与导演椅融为一体。
只有监视器屏幕的光反射在他眼中,亮得吓人。
“全场静音!”场记喊道。
“摄影机速度。”
“收音准备。”
“《望乡》第47场第18次,打板!”场记板咔哒一声,世界陷入寂静。
林珂透过监视器注视着苏雨。
她是个好演员,专业、隐忍,能够精准地执行他的每一个指令。
但还不够。
她的眼神里有疲惫,有坚持,有职业性的悲伤,却没有那种在绝望的深渊里突然看见一丝光亮的复杂情绪。
“停。”
林珂说。
片场的气氛明显松懈了一分,又紧了一分——松懈是因为这一条又结束了,紧张是因为不知道导演会有什么反应。
林珂站起身,走向苏雨。
工作人员自觉让出一条路。
“你的眼神不对。”
他停在苏雨面前,“不是单纯的悲伤,不是单纯的渴望。
是...是你已经失去了一切,却在最后一刻发现还有一样东西值得你活下去的感觉。
明白吗
”苏雨深吸一口气:“导演,我尽力了。”
“不是尽力,是要成为那个人。”
林珂的视线越过她,望向西沉的太阳,“你知道吗
《归途》里的那个镜头,据说演员在拍摄前一晚收到了爱人去世的消息。
她站在那片废墟前,望向远方,不是表演,而是真的在向某个永远回不来的人告别。”
苏雨沉默了片刻:“您是要我也经历这样的悲剧吗
”林珂没有回答,但他的眼神说明了一切。
回到监视器后,林珂看了看天色。
太阳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沉,今天的黄金拍摄时间只剩下不到一小时。
“老周,光线怎么样
”对讲机里传来老周的声音:“今天的云层太厚,光质不够通透。
而且风向不稳定,旗板很难控制阴影。”
林珂抿紧嘴唇。
这样的对话已经重复了整整二十一天。
预算像沙漏里的沙子一点点流失,投资人的耐心早已耗尽,昨天制片人已经明确告知,这是最后一周,不管拍不拍得完,剧组都必须撤离。
“等。”
林珂只说了一个字。
于是大家又开始等待。
这是电影拍摄中最常见又最磨人的状态——等待合适的光线,等待合适的天气,等待导演想出新的方案。
工作人员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分享着香烟和能量棒。
没有人抱怨,但那种无声的疲惫弥漫在空气中,比北方的干燥气候更加呛人。
林珂翻开随身携带的素描本,里面夹着一张已经泛黄的剧照——《归途》中那个传奇镜头的打印版。
三十年前,导演陈远行在类似这样的一个废弃工厂,用一台老式阿莱摄影机,捕捉到了那不可思议的五十秒。
电影上映后,这个镜头被奉为经典,而陈远行却在三年后息影归隐,再也没有拍过电影。
“如果明天还是这样的天气...”制片人李伟不知何时站到了林珂身边,声音压得很低。
“会有的。”
林珂打断他,“那样的光线一定会再次出现。”
李伟叹了口气:“林珂,我知道这个镜头对你的意义。
但现实是,我们的钱只够支撑到后天早上。
酒店那边已经催了三遍尾款,设备租赁公司明确表示不会再延期。”
林珂的视线仍然固定在素描本上的剧照:“再给我一天。”
“就一天。”
李伟最终让步,转身离去时肩膀垮了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太阳越来越低,云层却丝毫没有散去的迹象。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今天又将无功而返时,奇迹发生了。
一阵北风吹来,厚重云层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开,夕阳的光芒从缝隙中倾泻而下,不偏不倚地打在废弃工厂的铁架和苏雨站立的位置上。
那光线有着罕见的质感,既温暖又清冷,既明亮又柔和,在废墟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静止了。
“就是这个光!”林珂猛地站起来,眼中燃起这三周来从未有过的火焰,“所有人就位!快!”片场瞬间沸腾起来,工作人员以惊人的速度各就各位。
这是他们等待了整整二十一天的时刻——完美的光线,完美的氛围,一切都恰到好处。
“苏雨,记住我说的,你不是在表演告别,你是在寻找继续前行的理由。”
林珂通过对讲机说道,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抖。
苏雨点点头,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当她再次睁眼时,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
她不再是演员苏雨,而是电影中那个失去一切却依然望向远方的女人。
“全场静音!”“摄影机速度。”
“收音准备。”
“《望乡》第47场第19次,打板!”场记板落下,摄影机开始缓缓推进。
林珂紧盯着监视器,屏住呼吸。
苏雨的表演前所未有的精准,于有了他一直在寻找的东西——那种深切的失落与微弱却坚定的希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
光线完美地勾勒出她的侧脸,背景中的废墟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芒,仿佛不再是破败的象征,而是重生的预告。
五十秒的镜头,每一帧都完美无缺。
林珂感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三年来的追寻终于要在这一刻圆满。
他几乎能想象出这个镜头在银幕上呈现时的震撼,几乎能听见影评人的惊叹,几乎能感受到电影史上那个传奇镜头终于有了它的继承者。
就在这时,一阵不祥的嗡嗡声从远处传来。
起初很微弱,后来越来越近,越来越响。
林珂猛地抬头,看见一架无人机正从工厂后方升起,它的影子不偏不倚地投射在苏雨的脸上,破坏了那完美的光线。
“怎么回事
”林珂怒吼,“那是谁放的无人机
”片场一片混乱,工作人员面面相觑,没有人知道这架无人机的来历。
苏雨显然受到了干扰,她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那个完美的瞬间消失了。
“停!”林珂的声音几乎撕裂。
他冲到场中央,眼睁睁看着那架无人机在空中转了个圈,向工厂另一侧飞去。
远处,一个年轻人正挥舞着遥控器,大声喊着:“不好意思,我是附近学校的,就是在拍点素材...”后面的话林珂已经听不清了。
他站在原地,看着那完美的光线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散,云层重新聚拢,魔法般的时刻一去不复返。
“今天...收工吧。”
老周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里满是遗憾。
林珂没有回应。
他慢慢走回监视器前,回放最后一条拍摄的画面。
前四十秒是完美的,甚至比《归途》中的原镜头更加动人。
但在最后十秒,无人机的阴影闯了进来,像是一道疤痕,永远地毁掉了这个本可以成为经典的镜头。
李伟走过来,面色凝重:“林珂,刚刚投资人来了电话。
他们已经决定撤资,明天一早就会发正式通知。”
周围的工作人员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静静地听着这个宣判。
有人开始默默收拾设备,有人低头不语,整个剧组弥漫着一种项目终结的气氛。
苏雨仍然站在那片废墟前,没有卸妆,也没有离开。
她望着林珂,眼神复杂。
但林珂谁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
他的眼中只有监视器上的画面——那被毁掉的完美镜头。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抚过屏幕,仿佛这样就能擦去那道阴影。
夜幕开始降临,北方的秋风带着刺骨的凉意。
工作人员陆续离开,最后只剩下林珂一个人坐在监视器前,一遍又一遍地看着那个被毁掉的镜头。
完美与遗憾,只有一线之隔。
就在这个瞬间,一个念头如同种子般落入他的心田,悄悄生根发芽。
如果...如果能回到最初的地方,用最初的方法,是不是就能得到最完美的画面
这个念头一旦出现,就再也无法遏制。
2.溯源-疯子的遗产寒风卷起地上的铁锈色尘土,拍打在废弃厂房的破旧窗棂上,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林珂站在一片断壁残垣前,手里紧握着那张已经磨损的《归途》剧照。
三个月了,自从那个被无人机毁掉的拍摄日之后,他第一次感到自己离真相如此之近。
“就是这里。”
他喃喃自语,比对剧照中的背景与现实中的废墟。
老周从他身后走来,厚重的靴子踩在碎砾上,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
“拆迁办的人说,下个月就要全部推平了。
我们可能是最后一批见到这个地方原貌的人。”
林珂没有回头,他的视线牢牢锁定在剧照中女主角站立的位置——那处如今只剩半堵墙的破败角落。
三个月来,那场失败的拍摄如同梦魇般缠绕着他。
投资方撤资,《望乡》无限期搁置,团队解散时的沉默与失望,还有苏雨最后看他那一眼——混合着疲惫与不解。
这一切,都让那个执念在他心中越发疯长:一定要知道《归途》那个镜头背后的秘密。
“你确定要这么做吗
”李伟从车上下来,裹紧了外套,“就为了一个三十年前的镜头,把我们最后那点人情都用上,值得吗
”林珂终于转过身来,三个月来的失意在他脸上刻下了更深的轮廓,但那双眼睛却亮得吓人。
“还记得我们电影学院的第一堂课吗
”林珂轻声问,“教授说,电影是永恒的谎言,却承载着最**的真实。
我一直不明白《归途》那个镜头为何如此真实,直到那天我们的拍摄被毁,我才意识到——有些真实,是演不出来的。”
李伟叹了口气:“所以你才千方百计找到当年《归途》剧组的老场务
”“王守国,七十四岁,退休后一直住在离这里五公里远的职工小区。”
林珂看了看手表,“我们约了一小时后见面。”
老周皱眉环顾四周:“这地方阴森森的,不知道当年陈远行为什么非要选在这里拍那个镜头。”
“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答案。”
林珂迈步向那片废墟深处走去。
一小时后,他们在一栋斑驳的居民楼里见到了王守国。
老人头发花白,背微驼,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清澈,仿佛能看透人心。
他的家中简朴得近乎简陋,唯独墙上挂着几张电影海报格外醒目——《归途》在其中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
“又来了。”
王守国给他们倒上茶,声音沙哑,“每过几年,就会有人来找我,问那个镜头的事。”
林珂紧张地前倾身体:“王老师,我们...”“叫我老王就行,我就是个场务,不是什么老师。”
老人摆摆手,坐在他们对面的藤椅上,“你们是第几批了
第七批
第八批
”“您都告诉他们了吗
那个镜头的秘密
”林珂急切地问。
王守国笑了,露出稀疏的牙齿:“哪有什么秘密,不过是一个疯子做了一件疯事罢了。”
房间里静默下来,只有老式挂钟滴答作响。
“陈远行导演是个疯子,这谁都知道。”
王守国望向窗外,目光悠远,“但没人知道他疯到什么程度。
当年选这个拍摄地,所有人都反对,太远,太破,条件太差。
但陈导坚持,说只有这里的夕阳有‘绝望的味道’。”
林珂屏住呼吸:“然后呢
”“拍摄进行得并不顺利。
那个镜头,女主角望向远方的特写,拍了整整十天,没有一条能让陈导满意。”
王守国慢慢啜了一口茶,“演员叫周雨晴,当时还是个新人,很努力,但就是演不出陈导要的那种感觉——不是悲伤,不是哭泣,而是那种...失去一切后连眼泪都流不出来的空洞。”
老周忍不住问:“后来是怎么拍出来的
那个传奇镜头
”王守国沉默了很久,久到窗外的风声都变得清晰可闻。
“第十一天早上,陈导做了一个决定。”
老人的声音低沉下来,“他伪造了一场车祸。”
林珂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什么意思
”“他让副导演告诉周雨晴,她未婚夫在来探班的路上出了车祸,当场死亡。”
王守国的声音几乎没有起伏,“那年代通讯不便,周雨晴信了。
她崩溃大哭,然后整个人像是被抽空了灵魂。
就在那种状态下,陈导让她站到镜头前,对她说:‘望向你未婚夫来的方向,最后一次。
’”房间里死一般寂静。
“所以那个镜头...”林珂的声音颤抖。
“是真的。”
王守国轻轻点头,“周雨晴望向远方的眼神里,没有表演,没有技巧,只有真实的绝望。
那是她以为挚爱已死时的眼神。”
林珂感到一阵恶心,却又夹杂着一种奇异的兴奋。
原来极致的艺术,真的诞生于破碎的真实。
“后来呢
”李伟问道,脸色发白。
“镜头拍完后,陈导才告诉她真相。
未婚夫根本没死,正在来的路上。”
王守国叹了口气,“周雨晴当时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看着陈导,那眼神比镜头里的还要可怕。
电影上映后,她再也没有拍过戏,据说移居海外,不知所踪。”
老周震惊地摇头:“这太...残忍了。”
“陈导后来也后悔了。”
王守国说,“电影成功后,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三天三夜。
出来后,他对我说:‘老王,我为了一个镜头,毁了一个人的灵魂。
’三年后,他宣布息影,从此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林珂怔怔地坐在那里,脑海中浮现出苏雨的脸。
他突然明白,那天在片场,他要求苏雨“成为那个人”时,他离陈远行的疯狂只有一步之遥。
“为什么告诉我们这些
”林珂轻声问。
王守国直视他的眼睛:“因为你的眼神,和我当年在陈导眼中看到的一模一样——那种为了完美镜头不惜一切的狂热。
我老了,活不了几年了,这个秘密不该随我进坟墓。
但我要告诉你,年轻人,有些代价,你付不起。”
离开王守国家的路上,三人都沉默不语。
李伟终于忍不住开口:“太可怕了,为了一个镜头,竟然...”“但那确实成为了传奇,不是吗
”林珂打断他,声音异样平静,“那个镜头改变了电影史。”
老周停下脚步,严肃地看着林珂:“你不会在想同样的事吧
林珂,那是犯罪,不是艺术。”
林珂没有回答。
他抬头看向北方的天空,夕阳正在西沉,与三十年前别无二致的昏黄光线洒在即将消失的老工业区上。
他的内心被一种复杂的情感充斥着——既有对陈远行所作所为的恐惧,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向往。
如果艺术必须用真实的情感来献祭,那么代价到底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