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随笔>美文故事> 青鱼头炖豆腐的藏在素描里的心跳林姝许至言全书在线

青鱼头炖豆腐的藏在素描里的心跳林姝许至言全书在线

admin 美文故事 2025年10月15日

主人公是林姝许至言,书名叫《藏在素描里的心跳》,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文章,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1转学生自习室的角落旁新来的那个转学生又坐在了老位置。林姝第四次推开三楼自习室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时,眼角余光已经能准确捕捉到靠窗最后一排的身影。少年总是微微低着头,碎发遮住半边眼睛,校服外套随意搭在椅背...

1转学生自习室的角落旁新来的那个转学生又坐在了老位置。

林姝第四次推开三楼自习室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时,眼角余光已经能准确捕捉到靠窗最后一排的身影。

少年总是微微低着头,碎发遮住半边眼睛,校服外套随意搭在椅背上,与周围堆满参考书的嘈杂学生格格不入。

今天是周三,下午三点四十五分。

林姝在心里默默记下。

她选了离他三张桌子远的位置坐下,摊开物理练习册,笔尖在纸面上沙沙作响,思绪却飘向了那个角落。

他是两周前转来的,班主任只用“许至言”三个字简单介绍,没有多余背景,没有性格说明,就像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悄无声息。

但林姝注意到了他随身携带的素描本。

“同学,你的笔掉了。”

林姝猛地回神,发现自己的荧光笔不知何时滚到了过道中间。

而许至言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她桌前,捡起了那支笔。

他手指修长,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袖口露出一截清瘦的手腕。

“谢谢。”

林姝接过笔,感觉耳根有些发热。

许至言没有立刻离开,目光落在她摊开的练习册上:“这道题,你的解法太复杂了。”

没等林姝回应,他已经拿起桌上的铅笔,在草稿纸上写下两行简洁的公式。

“这样会更快。”

他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自习室的安静。

林姝看着那两行漂亮的字迹,突然意识到这是两周来第一次听见他说话。

“你是从哪个学校转来的

”她鼓起勇气问。

许至言停顿了一下,像是没料到这个问题:“北方的一所高中。”

“为什么会这时候转学

高三上学期都快结束了。”

“家庭原因。”

他回答得简短,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林姝没有气馁。

接下来的几天,她开始“偶遇”计划——在食堂排队时恰好排在他后面,在图书馆借他刚还过的书,甚至体育课自由活动时也会绕到篮球场边看他一个人投篮。

但许至言似乎总活在一层透明的屏障里,不与任何人深交,放学**一响就消失在校门口。

直到那个雨天。

林姝为了准备下周的板报评比,留在教室直到天黑。

暴雨倾盆而下,她站在教学楼门口,望着密不透风的雨幕发愁。

然后她看见了许至言。

他站在操场边的梧桐树下,没有打伞,就那样站在瓢泼大雨中,仰头看着暗沉的天空。

雨水浸透了他的校服衬衫,勾勒出清瘦的脊背线条。

他一动不动,像是要把自己站成一尊雕塑。

林姝撑开伞,小跑过去。

“你会感冒的!”她踮起脚,把伞举高,勉强遮住他的头顶。

许至言转过头,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

在昏暗的路灯下,林姝看见他泛红的眼眶。

“你怎么了

”她轻声问。

他没有回答,只是接过她的伞,微微倾向她这一侧。

“我没事。”

良久,他说,“只是喜欢下雨。”

这明显是谎言,但林姝没有戳破。

“我送你回家吧,”她说,“伞借你。”

许至言摇头:“我家就在对面小区,一起走吧。”

他们并肩走在雨中的街道上,伞下的空间狭小,林姝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松木香气,混合着雨水的清新。

“你总是带着素描本,里面画了什么

”她尝试找话题。

“普通的东西。”

“能给我看看吗

”许至言犹豫了一下,从防水背包里取出那个略显陈旧的素描本。

林姝翻开第一页,呼吸微微一滞。

纸上是用铅笔精细描绘的星空,银河蜿蜒,星云朦胧,每一颗星星都仿佛在纸上发光。

她继续翻下去,看到燃烧的枫叶、冰封的湖面、坍塌的城堡,每一幅都充满了惊人的细节和某种难以言说的孤独感。

“你真厉害...”她由衷赞叹。

翻到中间一页,她停住了。

那是一个女孩的侧脸,坐在窗边看书,阳光为她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

林姝认得那张脸——是她自己。

她抬头看向许至言,发现他耳根泛红。

“为什么画我

”她问。

许至言移开目光:“光线很好。”

雨渐渐小了,他们已走到小区门口。

许至言收起伞,还给林姝。

“谢谢你的伞。”

他转身要走。

“许至言,”林姝叫住他,“如果你需要帮助...或者只是想找个人说话,我就在这里。”

他停下脚步,背对着她站了几秒,然后继续向前走去,没有回头。

第二天,许至言没有来学校。

林姝盯着那个空荡荡的座位,一种不安的情绪在心底蔓延。

午休时,她鼓起勇气走向教师办公室。

“王老师,请问许至言同学今天请假了吗

”班主任从作业本中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林姝啊,你和他很熟吗

”“不算熟,只是有点担心。”

王老师叹了口气:“他家里有些情况...具体的我也不方便说。

如果你有机会,多关心一下这位新同学吧。”

带着更多疑问,林姝回到教室。

放学后,她鬼使神差地来到了许至言住的小区。

凭着那天雨夜模糊的记忆,她找到了那栋楼。

在楼下信箱上,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许明华。

那是本市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去年因一场车祸意外离世。

林姝记得这条新闻,因为母亲曾收藏过他的画作。

一个念头突然击中了她。

她快步回家,打开电脑搜索许明华的资料。

在为数不多的家庭信息中,她看到了:“妻子于同年病逝,独子随亲戚迁居...”林姝关掉网页,胸口发紧。

当晚,她收到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昨天谢谢。

你的伞在我这里,明天还你。

」是许至言。

林姝快速回复:「没关系。

你还好吗

」几分钟后,手机亮了:「老样子。

」林姝深吸一口气,打字:「我知道这很冒昧,但如果你想聊聊关于你父母的事,我随时都在。

」消息发出去后如石沉大海。

林姝盯着手机屏幕,担心自己太过唐突。

直到深夜,手机才再次亮起。

「你怎么知道的

」林姝斟酌着用词:「看到了信箱上的名字,联想到了一些事。

我很抱歉。

」这一次,回复来得很快:「明天放学后,自习室见吧。

」林姝放下手机,望向窗外。

城市的夜空难得地出现了几颗星星,微弱但坚定地闪烁着。

第二天,林姝提早来到自习室。

许至言已经在那里,她的伞整齐地折好放在桌上。

“谢谢。”

她坐下,不知该如何开启话题。

许至言却主动开口:“那场车祸后,我一直和舅舅生活。

上个月,他工作调动,我就跟着转学过来了。”

他的语气平静,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素描本是爸爸留给我的最后一件礼物。

他常说,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更真实,所以要学会用眼睛记录,而不仅是用相机。”

林姝安静地听着。

“妈妈生前最喜欢下雨,她说雨水能洗去所有痕迹,让世界重新开始。”

许至言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只是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远到我怎么喊他们也听不见。”

他的声音依然平静,但林姝看见他放在桌上的手在微微颤抖。

她轻轻伸出手,覆盖在他的手上。

“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她说,“但你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至少现在,有了一座桥。”

许至言抬起头,第一次,林姝看见他眼中有了温度。

“要继续画画,”她说,“你很有天赋。

而且...”她顿了顿,“你画的我,很好看。”

一丝笑意掠过许至言的嘴角。

窗外,夕阳西沉,给自习室洒下一片暖橙色的光。

许至言翻开素描本的新一页,开始画眼前的景象——堆满书的课桌,窗外斑驳的树影,和坐在对面微笑的少女。

“林姝,”他轻声说,“谢谢你的桥。”

林姝摇摇头,从书包里掏出自己的笔记本,撕下一页,快速写下一行字,推到许至言面前。

「从明天起,我们一起上学吧

」许至言看着那张纸条,拿起笔,在下面写下:「好。

」阳光正好,落在两个年轻人身上,照亮了他们前方的路,也照亮了彼此眼中那个不再孤单的世界。

2雨夜心桥时光在笔尖沙沙作响中悄然流逝,秋季的凉意被冬日的凛冽取代。

教室后面的倒计时数字一天天变小,气氛也日渐紧绷。

上半学期的最后一天黑板上,“距离期末考:0天”的字样旁,是班主任王老师欣慰的笑容。

“同学们,上半学期结束了。

大家辛苦了!寒假期间,休息好,但也要合理安排复习,毕竟,下学期一回来,就是真正的冲刺了。”

她顿了顿,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许至言,又落在林姝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祝大家度过一个愉快充实的假期。”

放学**响起,教室里瞬间充满了收拾书包的窸窣声和归心似箭的喧闹。

“等一下,”林姝叫住正要背上书包的许至言,从桌子里拿出一个包装简单的小礼盒,“给你的,寒假礼物。”

许至言有些意外,接过盒子,指尖触到微凉的包装纸。

“这是什么

”“打开看看。”

他小心地拆开,里面是一本崭新的、更厚实的素描本,以及一套专业级的绘图铅笔。

素描本的扉页上,林姝清秀的字迹写着:「给看得见星辰与故事的画笔。

」许至言摩挲着素描本的封面,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

“谢谢,”他声音有些低哑,“我……没给你准备。”

“没关系,”林姝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你答应我,用这个本子画满一个寒假的画,就是最好的回礼了。”

她顿了顿,补充道,“还有,记得看手机,我会检查的。”

许至言终于也露出了一个清浅却真实的笑容。

“好。”

他郑重地将礼物收进背包,“寒假……你有什么计划

”“主要还是复习,穿插着过年走亲戚吧。”

林姝系好围巾,“你呢

”“舅舅过年要值班,我们可能就简单吃个饭。”

他语气平静,但林姝听出了一丝落寞。

两人并肩走出校门,冬日的阳光斜照,拉长了他们的影子。

“那,开学见

”林姝在岔路口停下。

“嗯,开学见。”

许至言点点头,“林姝,”他叫住转身欲走的她,“新年快乐。”

“你也是,新年快乐!”林姝挥挥手,身影汇入人流。

许至言站在原地,直到她的身影消失,才转身走向另一个方向。

背包里新素描本的棱角隔着布料轻轻硌着他,带来一种奇异的、踏实的感觉。

3寒假画语寒假的日子仿佛被拉长了节奏。

林姝的生活被各种试卷和复习计划填满,但每天总会抽出时间,和许至言在手机上聊几句。

话题很琐碎:一道难解的数学题,窗外下雪了,妈妈做了好吃的年糕,或者只是简单的一句“今天画画了吗

”许至言的回复通常简短,但从不缺席。

他偶尔会拍下素描本的一角分享给她——有时是窗外光秃的树枝,有时是桌上静物的阴影,甚至有一次,是一张被雪花覆盖的长椅,旁边写着:“想起自习室外面那个。”

4除夕夜城市的夜空被绚烂的烟花点亮,鞭炮声不绝于耳。

林姝和家人吃完年夜饭,窝在沙发里看春晚,手机震动起来。

是许至言发来的图片。

点开的瞬间,林姝屏住了呼吸。

那不是照片,而是一幅细腻的素描。

画面上,一个女孩靠在窗边,微微仰头看着窗外盛放的烟花,侧脸线条柔和,眼神里带着憧憬和笑意。

窗玻璃上模糊映出室内的暖光和她身后电视屏幕的微光。

画的右下角,有一行小字:「此刻,万家灯火。

」画里的女孩,是她。

林姝的心跳骤然加速。

她拨通了许至言的电话。

“喂

”他那边背景音很安静,只有隐约的电视声。

“我看到画了,”林姝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激动,“你怎么……画出来的

”“凭记忆。”

许至言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比平时更低沉几分,“可能不太像。”

“很像……”林姝顿了顿,轻声问,“你那边……热闹吗

”“还好。

舅舅在客厅看晚会。”

他停顿了一下,“烟花很响。”

林姝听出了他语气里那份与热闹隔绝的孤寂。

她走到阳台,冷风扑面,远处夜空正炸开一朵巨大的金色烟花。

“许至言,你到窗边来。”

“嗯

”“来嘛。”

电话那头传来脚步声,然后是推开窗户的细微声响。

“到了。”

“看到最大的那朵烟花了吗

金色的那个!”林姝对着手机大声说,背景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们一起看!”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他带着一丝笑意和鼻音的回答:“好。”

两人就这样举着手机,隔着城市的距离,共享着同一片被点亮的夜空。

喧嚣声中,彼此的呼吸清晰可闻。

“许至言,”烟花暂歇的间隙,林姝开口,“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林姝。”

他回应,“谢谢你……陪我看烟花。”

假期最后几天,林姝在整理书架时,无意间翻到了母亲收藏的一本旧画册,里面竟然有几幅许至言父亲许明华的早期作品。

她小心翼翼地拍下其中一幅描绘老城街景的画,发给了许至言。

「你看,这个世界还在用另一种方式记得他。

」许至言很久没有回复。

直到晚上,林姝才收到他的消息。

「谢谢。

这幅画,是我很小的时候,他带我去写生的地方。

」「我好像有点理解他说的‘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更真实’了。

记忆,还有连接,都是看不见的,但它们存在。

」林姝看着这行字,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她知道,这个寒假,对于许至言而言,不仅仅是休息,更像是一场无声的愈合。

而她自己,在那个总是一片寂静的角落里,建造了一座通往他内心的小小桥梁,并且收到了来自那个角落的、最珍贵的回响——那些以她为灵感的画,和那个除夕夜共同仰望的星空。

寒假结束的前一晚,林姝收到许至言的最后一条信息:「明天,自习室见

」林姝回复了一个笑脸:「老地方,等你。

」5新学期的曙光开学第一天冬日的寒意还未完全散去,校园里的梧桐树仍是光秃秃的,但空气中已然弥漫着新学期特有的、混杂着焦虑与期待的气息。

林姝推开三楼自习室那扇熟悉的吱呀作响的木门,心脏竟有些没来由地加快了跳动。

目光几乎是下意识地,第一时间便投向了那个靠窗的角落。

他在那里。

许至言依旧坐在老位置,微微低着头,碎发遮住部分眉眼。

但与上学期不同的是,他桌上摊开的不再是空白的草稿纸或课本,而是那本林姝送的、厚实的新素描本。

他握着铅笔,神情专注地在纸上勾勒着。

阳光透过干净的玻璃窗,洒在他身上和纸面上,镀上一层浅金。

林姝弯起嘴角,放轻脚步,走到离他三张桌子远的自己的老位置坐下。

她刚拿出课本,许至言就抬起了头。

“早。”

他看着她说,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在安静的自习室里传开。

林姝愣了一下,随即笑起来:“早啊,许至言。”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跟她打招呼。

“寒假作业,”他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推到她面前,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画完了。”

林姝打开文件夹,呼吸微微一滞。

里面不是一张,而是厚厚一叠画稿。

有窗外雪景的静谧,有冬日暖阳的慵懒,有街角咖啡馆的热气氤氲,甚至还有几张是Q版的小人,描绘着吃年糕、看烟花、趴在桌上犯困的有趣场景,虽笔触简练,却生动传神。

每一张都能看出他的认真和进步。

她翻到最后一页,是一幅细致的肖像。

画中的她正低头看书,阳光勾勒着她的发丝和睫毛,神情安静而专注。

右下角依旧有一行小字:「新的开始。

」“这……也太棒了吧!”林姝由衷赞叹,指尖轻轻拂过画纸,“你简直超额完成任务。”

许至言耳根微红,移开视线,将铅笔放回笔袋:“是你送的笔好用。”

6微妙的变化开学后的日子,像按下了快进键。

紧张的学习氛围如同逐渐收紧的绳索,但林姝和许至言之间,那种无形的屏障似乎正在消融。

他们依然不常在大庭广众下过多交谈,但在自习室,那片属于他们的角落,默契在悄然生长。

许至言会自然地把她偶尔忘带的荧光笔递过去;林姝会在他蹙眉对着一道物理题沉思时,轻轻点一点他忽略的某个条件。

他们开始分享耳机,一人一只,在休息时听着相同的纯音乐;林姝会带两份妈妈做的点心,一份理所当然地分给他。

他甚至开始在她和别的同学讨论问题笑得前仰后合时,抬起头,嘴角牵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

然而,青春的校园从不缺少敏锐的眼睛和流言的土壤。

两人之间这种悄然的变化,终究还是被察觉了。

一天午休,林姝从洗手间出来,听到隔壁班两个女生靠在走廊窗边低声议论。

“诶,你发现没

三班那个转学生,好像跟他们班学委林姝走得很近

”“是啊,以前独来独往的,现在居然会一起在自习室学习了。

林姝还挺有本事,能融化那座‘冰山’。”

“谁知道呢,快高考了,可别……”话语未尽,但其中的意味明显。

林姝脚步一顿,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刺了一下,不是疼痛,而是一种莫名的烦躁和委屈。

她深吸一口气,没有出声,默默走开了。

下午自习课,她有些心不在焉,做题的效率极低。

许至言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异常。

放学**响起,同学们陆续离开。

林姝慢吞吞地收拾着书包,许至言罕见地没有立刻就走,而是在座位等她。

“怎么了

”当教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时,他走到她桌边,轻声问。

林姝抬起头,看着他清澈带着关切的眼睛,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中午听到的话简单告诉了他,末了,自嘲地笑了笑:“没什么,就是有点烦。

我们明明……没什么的。”

许至言沉默了片刻,目光落在窗外渐暗的天色上。

“我们没什么,”他重复了一遍她的话,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但也不必向谁证明。”

他转过头,看向她:“林姝,在意别人的目光,会很累。

这是你告诉我的。”

林姝怔住了。

是啊,当初是她主动走向他,告诉他不必活在他人的审视里。

现在,自己反而先动摇了。

“而且,”许至言的声音低了几分,却异常清晰,“我们之间,不需要别人来定义。”

这句话像一阵温和的风,吹散了她心头那点阴霾。

她看着眼前这个少年,他依然话不多,神情也依旧是淡淡的,但那双眼睛里,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力量。

“你说得对。”

林姝释然地笑了,背上书包,“走吧,回家了。”

两人并肩走出教学楼。

初春的晚风带着料峭的寒意,却吹得人神清气爽。

“许至言。”

“嗯

”“下周模考,加油。”

“你也是。”

他们的影子在路灯下被拉长,交错,仿佛两条曾经平行的线,终于找到了彼此靠近的轨迹,在名为青春的路上,稳稳地向前延伸。

新的学期,不仅是学业的新开始,也是他们之间,一段崭新章节的序曲。

7无声的妥协1模拟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林姝稳定在年级前十,许至言的成绩则有了显著提升,数学和物理更是冲进了班级前五。

成绩单贴出来的那一刻,不少人投来惊讶和赞许的目光。

然而,这份进步的喜悦还没来得及沉淀,另一只靴子便重重落地了。

那天下午,林姝和许至言先后被班主任王老师叫去了办公室。

王老师没有绕圈子,神情严肃地看着他们。

“最近,听到一些关于你们走得太近的议论。”

王老师推了推眼镜,目光在两人之间逡巡,“现在是高三最关键的时候,任何一点分心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

林姝,你是班委,一向懂事;许至言,你进步很快,老师很为你高兴。

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把握好分寸。”

林姝的脸颊瞬间烧了起来,她想辩解,想说他们只是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想说许至言的进步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但看着老师不容置疑的眼神,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

许至言站在一旁,紧抿着嘴唇,下颌线绷得很紧,没有看老师,也没有看林姝,只是盯着地面某一点,仿佛要将那里烧出一个洞。

“老师,我们只是在自习室一起学习,讨论问题。”

最终,林姝还是低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我知道,”王老师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些,“但人言可畏,也是为了你们好。

回去各自好好想想,把精力都集中在学习上。”

他们以为这件事会就此过去。

然而,第二天早自习,林姝在教室门口看到了母亲沉着脸等在那里。

她的心猛地一沉。

与此同时,许至言的舅舅也被请到了学校。

小小的办公室里,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林母显然已经听说了“传闻”,她强压着怒气,对着王老师和许至言的舅舅说道:“王老师,陈先生(许至言舅舅),我们家林姝一直很听话,成绩也稳定。

现在是冲刺阶段,我希望她能心无旁骛地备考。

一些不必要的人际交往,是不是应该暂时放一放

”她的目光锐利地扫过站在一旁的许至言,那眼神里有审视,有不满,更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保护欲。

许至言的舅舅是个面容敦厚的中年男人,此刻显得有些局促和尴尬,他***手,连连点头:“是是是,林姝妈妈说得对。

至言这孩子,性格是内向了点,我们只希望他安稳读完高中,考个好大学,别惹什么麻烦。”

他转向许至言,语气带着责备,“至言,跟你说过多少次,不要给同学和老师添麻烦!”许至言猛地抬起头,脸色苍白,嘴唇翕动了一下,最终却什么也没说。

那层好不容易被林姝融化的冰壳,似乎在一瞬间以更坚硬的姿态重新凝结。

他眼中刚刚燃起不久的光,熄灭了,只剩下一种近乎麻木的沉寂。

林姝看着这一幕,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疼得她几乎无法呼吸。

她想大声告诉妈妈和老师,不是这样的,许至言没有给她带来麻烦,反而是她从他那里获得了力量和慰藉。

她想告诉许至言的舅舅,许至言有多么优秀,他的画有多么动人。

可是,在成人世界“为你好”的既定规则和高考压倒一切的现实面前,她的辩解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8无声的妥协2最终,在老师和家长的“协调”下,达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解决方案”:两人不再单独相处,自习室的位置也被“建议”调整。

从办公室出来,林姝和许至言一前一后走在空旷的走廊上。

阳光透过窗户,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却不再有交集。

在楼梯的拐角,许至言停下了脚步,背对着她。

“就到这里吧。”

他的声音干涩,没有任何情绪,“谢谢你……之前的一切。”

说完,他没有回头,快步走下楼梯,身影消失在拐角。

林姝站在原地,看着他消失的方向,眼眶终于无法抑制地红了。

她明白,那不是责怪,而是一种无奈的划清界限,一种在现实压力下的自我保护,也是他对她的一种……笨拙的保护。

青春的遗憾,或许并不总是激烈的争吵或背叛,而是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了想要并肩同行的人,却被现实的洪流不由分说地冲散,连一句像样的告别都来不及说。

那天之后,许至言果然搬离了自习室那个靠窗的角落。

他变得更加沉默,几乎不再与任何人交流,像一座自我封闭的孤岛,重新回到了深海。

而林姝,依然坐在原来的位置,只是旁边的座位空了,对面那个低头画画的身影也消失了。

阳光依旧很好,却仿佛失去了温度。

他们还在同一个教室,呼***同样的空气,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墙。

那条她辛苦搭建的桥,在现实的压力下,似乎摇摇欲坠。

然而,有些连接一旦建立,就真的能轻易斩断吗

林姝看着窗外抽出新芽的树枝,握紧了手中的笔。

遗憾是青春的注脚,但或许,还不是这个故事的终章。

9沉默的告别时间像被按下了加速键,在漫天飞舞的试卷和永无止境的考试中,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呼啸而过。

点击全文阅读

标签: 藏在素描里的